盛鹏智投欢迎您!   

教授“神技”助茅台增产五成?茅台回应:不可能

发布时间:2025/2/23 23:12:00

“力克行业难题,他将茅台酒的产量提高了30%-50%!”

近日,山东科技大学的一篇官微文章引发热议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茅台集团的闪电否认让剧情急转直下:“不可能!”一场高校科研成果宣传与龙头企业“打脸”的罗生门,揭开产学研合作中鲜为人知的模糊地带。

从“技术突破”到“秒删乌龙”。

2月21日,山东科技大学官微高调发文,称该校“山海英才”特聘教授、智能装备学院教师施陈博与团队历时4年,攻克行业技术难题,改变了茅台几十年的生产工艺,使茅台的年产量提高了30%-50%,次品率降低了99%以上。

文章配图甚至出现茅台酒瓶画面,俨然将教授捧为“白酒业救星”。

然而,仅一天后,茅台集团便公开拆台,称与山科大无研发合作关系,相关技术实为包装线设备供应商提供,仅用于酒瓶检测,与酿酒产量无关。当晚,山科大紧急删除文章,但舆论早已炸锅。

深挖发现,施陈博不仅是山科大教授,还是山东明佳科技总经理,而该公司正是茅台包装检测设备的供应商之一。明佳科技作为上市公司子公司,显然能从“茅台合作”标签中获益。

这种“教授+企业高管”的双重身份,到底是学术突破,还是给自家公司打广告?

此外,该校宣传数据过于夸张,茅台年产约5万吨基酒,若真提升50%,相当于凭空多出2.5万吨,远超行业技术常识,但事件发酵后,校方也仅仅删文了事。

删稿容易,但学术公信力丢了,能一键恢复吗?

宣传科研成果应实事求是,避免为“政绩”牺牲学术严谨性。

一场“增产乌龙”,揭开了产学研合作中的灰色面纱。当学术荣誉与商业利益交织,唯有透明与真实,才能让技术创新真正赋能行业。

毕竟,茅台酒的醇香,容不得半点“水分”。

返回

安卓端APP下载

苹果端APP下载

作息时间

交易日:08:30 - 18:00
周一至周五(法定节假日除外)
每周六休息制
周日:12:00 - 18:00
知道创宇云安全 知道创宇云安全 安全可信网站验证

Copyright © 2014-2025 盛鹏智投|(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)

在线客服
免费注册
新手指南